新华社长沙11月20日电? 题:如何守正聚力 何以创新共融?——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问道”
新华社记者周楠、谢樱
19日至20日,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召开。大会以“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为主题,来自传媒界及相关领域的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同台“论道”。全媒为本、导向为先、内容为王、技术为要、改革为重、人才为宝……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新媒体未来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
媒体融合进入“啃硬骨头”阶段
与会专家普遍表示,2019年至今,中国新媒体在发展至一个阶段性高点后,正在进入深度调整和再探索阶段,技术的持续发展激发着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创新,内容生产力被持续释放,媒介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媒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
“截至今年9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9.4亿人?!比嗣袷菅芯吭涸撼こ吕霰硎荆孀?G大规模商用,短视频、移动直播等将进一步推动信息的低成本、无障碍流通,每一位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传播格局日益复杂。
在这一背景下,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变得尤为迫切。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媒体融合的前期改革成效显著,改革重心正逐步由产品形态、话语内容、表现手段等单点、离散的战术创新,向体制机制、资源整合、生态构建维度的一体化、全局性战略融合转移,这成为现阶段中国新媒体发展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曾祥敏认为,媒体融合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尤其是新型主流媒体打造进入攻坚期,标准化的技术和平台架构、生产流程已经搭建起来,但缺少人才、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困难带来较大挑战,真正“啃硬骨头”的阶段正在到来。
优质内容永远是“硬通货”
“内容为王”过时了吗?内容质量是否仍是传媒竞争的焦点?在本次大会“内容创新创优”分论坛上,多位传媒学界、业界人士分享了他们的体会。
他们普遍认为,受众一方面厌倦于海量信息泛滥,另一方面渴求优质内容却得不到满足。无论技术如何革新,优质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吸引受众、引领舆论的“硬通货”。
在分享《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的创作经验时,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编辑姚竣译认为:“我们挖掘出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还将歌曲曲谱设计成全篇的核心视觉元素,旋律、歌词都服务于融媒体报道内容,才能让这首旋律在受众心中产生共鸣?!?/p>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汪文斌认为,主流媒体最大优势是内容,如何把内容资源优势转化为平台优势是关键问题?!懊嫦蚰昵嵋淮囊贫擞没?,第一是要转场,把向传统媒体配置资源为主转化为向新媒体平台配置资源为主;第二是要转化,将传统的话语表达方式转变为新兴话语表达方式。”
“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创新也是围绕优质内容的‘新’?!北本┳纸谔萍加邢薰靖弊鼙嗉煞逦捣窒砹俗纸谔谀谌荽葱麓从欧矫嫠龅摹凹臃ā保翰欢细潞透慕际?、用更多形态展现内容、通过“媒体+”增加媒体矩阵数量,以丰富平台的优质内容。
不能唯“流量” 必须坚守正确方向导向
一位是新闻主播朱广权,一位是“带货一哥”李佳琦,两个看似不在同一次元的人,却打破次元壁组成了“小朱配琦”组合,直播连线展开了一场湖北美食公益直播,销售金额达4014万元。在本次大会上,“小朱配琦”公益直播获评“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特别推荐案例”。
今年以来,面对战贫、战“疫”双重大考,各新媒体平台积极行动。新华社“院士直播 为农产品带货”、人民日报社“人民优选直播大赛之百城百县直播助农”、中国青年报社“青耘计划”乡村振兴青年助农行动……伴随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深刻演变,众多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形式的新闻扶贫、消费引导扶贫、农产品营销推广扶贫等,充分展现出新的使命担当和时代责任。
“社交媒体活跃在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中,为公益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焙瞎悴ビ笆蛹庞邢薰荆ê瞎悴サ缡犹ǎ┑澄笔榧?、总经理、台长龚政文说。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爆发的情况下,一些新媒体只重流量,不重社会效应,导致出现错误导向,甚至肆意允许平台内直播节目打着涉黄涉暴的擦边球,也让媒体社会责任面临考验。
“在媒体建设中担负社会责任、彰显主流价值,是一个时代的必然要求。新媒体人要画出最大公益‘同心圆’,焊牢网上‘民生服务链’,让网络环境更清朗?!贝蠼鼙嗉跣K?。(参与采写记者:柳王敏、张格)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