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杨伟民委员作大会发言。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伟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形成重大冲击,全球疫情大流行,更是雪上加霜。疫情带来很多改变,但改变不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第一,我们有庞大的市场空间。疫情改变了居民短期消费倾向,但改变不了我国庞大的需求潜力。我国经济增长本来就是主要建立在内需基础上的,14亿人口的大市场,足可以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当然,我们也绝不能放弃国际市场。我国城市化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仅满足近3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在城市的“住有所居”,就可以显著扩大市场并拉动增长。这类“结构性之殇”,解决了,就会转化为“结构性红利”。市场是当代经济增长最稀缺的资源,任何理性的投资者,都不会放弃庞大的、不断成长的中国市场。越是“?;敝保彩恰盎N钡淖罴咽被?。只要克服了眼前的暂时困难,前面一片光明。
第二,我们有强大的改革动力。我国战“疫”的初步胜利,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命力,既可以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势,又能发挥市场机制灵活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历史性变革,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面对疫情冲击,无论是短期用好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定,还是长期激发庞大市场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都要坚持改革开放。越是在形势严峻复杂、挑战前所未有的时刻,越是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越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改革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调动起14亿人口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激励起1亿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就一定会无往不胜。
第三,我们有充足的政策工具。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完善宏观政策思路,不搞量化宽松,不搞大水漫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宏观杠杆率等风险。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的,无论是总量性、结构性,还是数量型、价格型的政策工具,无论是提高赤字率、扩大政府债务等财政政策,还是增加流动性、疏通货币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等货币政策,都有充足弹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政府工作报告又聚焦三大攻坚战、“六稳”工作、“六?!比挝?,进一步加大了政策力度。只要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就一定会率先实现经济的企稳回升。
第四,我们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出色的领导力、强大的凝聚力、高效的动员力、坚定的执行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生力。越是在遭遇突发事件、越是在困难时,越能激发这些内生力的巨大能量。战“疫”及随后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地方部门迅速形成合力,广大人民自觉奉献,市场主体积极行动,突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用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保障制度优势的有效发挥,提高经济治理水平,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尽管疫情冲击是巨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要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在持续改革开放的激励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人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的巨轮一定能冲破暗礁险滩,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