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七角井镇七角井村的老村一角(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孙哲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2日电 题:新疆七角井:最后一户人家守护荒漠林23载
新华社记者孙哲、阿曼
新疆东天山脚下,呼啸的寒风将木门敲打得阵阵作响。吃过早饭,护林员罗玉兄与丈夫赵金闪穿好衣物,便扶起摩托车驶出七角井村口。
倒塌的院墙、枯死的白杨、只剩残缺桌椅的教室……人居生活的痕迹四处可见,一路却不见冒起炊烟,唯有愈发模糊的犬吠。
“他们全搬走都快20年啦!”罗玉兄说。地处百里风区的七角井,每年有超过200天的大风天气,不仅沙尘遮天蔽日,还会将庄稼“一扫而空”。1995年起,当地政府陆续组织不堪其扰的村民搬迁,只剩罗玉兄夫妇俩看护附近脆弱的荒漠植被恢复区。
七角井也曾繁华过。上世纪60年代,天山南北的建设轰轰烈烈。临近要道兰新公路,又“坐拥”丰富的湖盐、元明粉等资源的“弹丸之地”哈密七角井镇,鼎盛时吸引了上万人在此。
在新疆哈密市七角井镇七角井村的老村附近,赵金闪在修复荒漠林围栏(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哲摄
“早先周边的胡杨林茂盛高大,但一段时间里缺乏管理,不少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荒漠林越来越稀疏。”53岁的罗玉兄回忆,当时村民对脆弱的环境缺乏保护,时??诚潞炝∨蚣矣谩?/p>
大环境注定了七角井的荒芜。盐化厂终因资不抵债破产,国道也悄然改线,恶劣的环境让太多人厌倦了这里,全村300多人也纷纷迁走。而见识了林区毁坏的恶果,罗玉兄与丈夫选择成为护林员,开始看护5054公顷的荒漠林。
一路颠簸,寒风正如刀割。摩托车不及之处,两人便顶风步行,拿出铁丝、铁锤等工具对损毁的防护网加固。围栏内的胡杨、梭梭随风摇摆,好似向两人“招手致敬”。
“今天晴,有大风,我们去林区巡护……”回到家中,罗玉兄在炉边温暖冻僵的手指后,便开始记录?;饭怂宜闹埽际蔷勺酪?、硬板床、土墙……这里是哈密8个护林站中条件最艰苦的,长期缺电缺给养不说,一户户熟人迁走,夫妇俩更得克服孤独?!懊刻炷阃遥彝?,不过久了也就习惯了?!闭越鹕了怠?/p>
这是在新疆哈密市七角井镇七角井村的老村拍摄的罗玉兄(左)与丈夫赵金闪的结婚照(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孙哲摄
即使是戈壁中亮起的孤灯,也在竭力影响他人。七角井背后的群山之中,是牛羊转场避寒的“冬窝子”。冬日里,乐善好施的夫妇俩总会备好茶饭。久而久之,他们家成了往来哈萨克牧民的“驿站”。
“要看好牛羊,不能进入保护区放养。”“碰到受伤的黄羊,要向我们及时报告?!蔽ё诨鹇呖净鹗?,夫妇俩不忘给朋友们“上课”,生态?;ひ馐兑步ソド钊肽撩裥闹小T诼抻裥值耐萍鱿?,53岁的哈德力汗·阿布德哈帕尔也被吸纳为兼职护林员。
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荒漠植被监管。没了伐木声,散养的牛羊不见踪影,生态环境也得以改善。“有的红柳长得跟房子一样高,骆驼刺、梭梭的幼苗都冒尖了?!闭越鹕了担哪脖幻芏仍嚼丛酱?,近几年再无碰到此前严重的沙尘天,黄羊、狼等野生动物也时有遇见。
任岁月如何变迁,夫妇俩的“固执”不变。“林子没人看,就会有人破坏。”他们又主动挑起了看护附近河道、水源地的职责。明年,哈密市林业局将在七角井改建管护站,夫妇俩的居住条件将大为改善。
“我们打算站好这班岗,却不希望是最后一班哨兵。”罗玉兄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