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智能升级先行者”展播计划第二期:走进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党和国家高屋建瓴地指明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并将“推进能源革命”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与此同时,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为我国推进能源产业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肩负着为河南省4300多万客户提供可靠电力保障的重要任务。在2020年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河南电力利用云、AI、5G等技术加速实现智能升级,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亮眼成绩:2020年底,全社会的用电量达到3392亿千瓦时,在全国排名第四;在全国率先跨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阶段,目前分别与华北电网、西北电网及所在华中电网相连,输送总容量2000万千瓦……
面对众多挑战和机遇,国网河南电力是如何实现智能升级的?其相关实践对电力领域及整个能源行业带来哪些启示?能源产业变革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新华网走进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一起寻找答案。
电力智能化的新规划
谈到电力智能化,国网河南电力信通公司总经理董刚松深有体会,他表示:随着国网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公司建设能源互联网企业的过程,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网的过程。电网的数字化改造和数据融合,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对历史和现有海量数据的管理、存储、计算和融合应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着力解决业务协同不畅,数据不一致,服务共享弱,智能应用构建难,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
在“新基建”和“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制定了河南公司“十四五”数字化规划,董刚松介绍到:河南电力科学确定了电网数字化智能升级的路径、步骤,按照夯基础,补短版,强优势,创品牌原则,分战略突破阶段2020年-2022年和全面提升阶段2023-2025年两个阶段。
云、AI、5G成功实践与深度思考
国网河南电力信通公司电力5G研究与应用专责赵豫京介绍了国网河南电力在云、AI、5G三大技术领域的成功实践。
云计算方面,河南公司作为华为云Stack8.0首家用户,目前已将75套电网信息系统迁移上云,35套重要信息系统数据接入数据中台统一纳管通,初步实现了云上资源的按需分配、灵活调整,电网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在整个国网公司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过程中,河南公司承担了国网公司对云和数据中台产品的POC测试和选型,承担了华为云Stack8.0产品的首次部署和实施,实施了河南省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数字化审计、智慧供应链等业务在云上的部署和应用?!?国网河南电力信通公司数据技术中心数据平台组组长阴皓补充到。
人工智能方面,在输电、营销等多个专业开展了客服智能应答、输电设备缺陷辨识、指挥防汛抗洪等多项人工智能应用。
国网河南电力信通公司数据技术中心数据应用组组长杨扬分享AI的作用:河南南部雨水比较多,南阳、信阳一些变电站遭受了积水漫灌的现象,我们就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了变电站防汛抗洪监测分析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变电站的积水漫灌现象进行实时监测和告警。
5G方面,创新提出面向电力行业的5G虚拟专网应用模式,在全省打造6个5G电力示范区。
目前云和中台、人工智能、5G通信已在河南电网各业务专业全面开展应用,在云上数字化应用、营销智能客服、变电站5G智能巡检机器人、5G单兵作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赵豫京表示他们在转型过程中技术与业务难协同、人工智能自主研发能力薄弱、5G产业尚不成熟限制业务整体运用进度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来自电力和技术的温度和绿色
在“疫情”期间,国网河南电力公司对全省的居民用户施行欠费不停电,大力推行网上办电和在线服务。同时利用电力大数据,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商圈营业情况和旅游区的风险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以电力的视角向公众传达复工复产和经济走势情况。
“我们建设了全国首个政企协同机制的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能源数据便民服务实践。通过能源+政务,开展 ‘一网通办’便民服务;通过能源+交通,服务政府站桩监管和“两补”发放;通过“能源+环?!?,服务河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赵豫京补充到,“河南公司利用华为云Stack云和数据中台能力,结合全省新能源电站的实时出力指数,当地气象预测和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首次实现了光伏和风电,新能源参与电力平衡的精准计算。我们得出全省光伏可靠性出力较先前经验值提升15%,风电可靠性出力提升10%。初步计算十四五期间,节约电源、电网投资150亿元。”
电力不仅为用户带来技术温度,其安全可靠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员工的“技术普惠”。国网河南电科院人工智能研发专责田杨阳的期望特别贴切:每年我们电网都在就数字化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我相信数字化的发展会让电网的生产运行效率更高,并且能提高我们电网的运行稳定性。